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,但並不影響網頁的瀏覽

青少年活得好好的,為什麼要吸毒?!──談親職教養的重要性

    照道理說,人人都應該識毒反毒才對,但是現實狀況似乎並不然。透過政府、非政府組織,各單位通力、努力宣導,當代青少年若說不知道/沒聽說過毒品是什麼,其實是推托之詞。青少年吸食毒品以後,說只是好奇嘗試,也是不夠完整的說明解釋。自認為吸食三四級毒品只是玩玩、不會上癮,也可能只是自信爆棚而已;本來只是玩藥,後來卻被藥玩。可惜的是,還是有青少年朋友會接觸及吸食毒品,並且甚至因而成癮、無法自拔。

    事出必有因。不甚誤觸、好奇嘗試等等,都不是讓人滿意的答案。讓青少年開始用毒,背後會有其令人心酸的原因。以下分就三個面向來討論接觸毒品的可能原因:

  1. 同儕影響:典型會接觸毒品的青少年,會結識一些特別的朋友──特別跟幫派組織有交集的朋友。透過這樣的交友圈,才有機會有獲取毒品的管道。但是,為何選擇跟這樣的朋友來往,而不是到圖書館唸書,就是另一個議題了:跟家庭環境有關。
  2. 親職教養:青少年階段的孩子會叛逆、會血氣方剛、會不好管教云云,已經是不爭的事實,但若家中長輩拿不出好的方針,調整策略,與步入青少年階段的孩子相處,反而讓孩子自顧自的主觀覺得在家中不被關愛、不被在乎,那麼可惜的是,孩子就會覺得不想與家人接觸,轉而尋求同儕的支持。就算是不良的同儕支持,也比沒有支持好。
  3. 情緒調節:因為自覺被家人排拒,所以會覺得孤單寂寞,情緒低落的感受就會油然而生。這樣的負面情緒,除了可以在(不良)朋友的友誼中被安撫與支持,更方便以使用毒品的方式獲得調節。毒品不外乎是中樞神經的興奮劑(如:甲基安非他命)、抑制劑(如:K他命)、迷幻劑(如:大麻)等,這些成分作用在大腦裡,都可以用來暫時改變情緒,讓人忘卻低落情緒,但也會造成大腦情緒迴路的(永久)傷害。為了讓自己的心情變好,原始設定是避苦求樂的大腦,也會記得吸毒時心情就會變好,造成對青少年朋友來說,吸毒,變成一個無法說不的選項。

    所以,要協助孩子們遠離毒品,不是只對青少年朋友宣導毒品的危害,更要跟家長朋友們宣導:更好的親職策略與功能。我們用「維護孩子正向情緒」以及「正向連結帶來正向情緒」兩個基本原則及學理,以簡短建議下方三個親職策略:

  1. 用同理取代責備:即便孩子犯錯或其行為不被接受,家長也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們理解他犯錯背後的心情(沒有留意、表達不滿等等),才可以在親子關係中調節孩子的負面情緒,而讓孩子不用越走越負面。
  2. 用開放式問句取代碎念:碎念是青少年朋友最有感、最嫌惡的被對待方式。建議用開放式問句,讓孩子多說說自己的心情、想法、狀態等,我們再用同理的方式聽,才能表達對孩子的興趣與好奇,並因而與孩子有所連結。
  3. 即便孩子已經接觸毒品,仍然堅持使用上述親職策略,才能真正去除孩子用藥的原因,避免孩子越陷越深。

    祝福所有大人小孩,一起經營正向親子關係,也遠離毒品誘惑。

資料來源:何克倫/諮商心理師
圖片來源:https://www.pexels.com/zh-tw/photo/6228273/
撰稿者:心理衛生及毒品防制科

drug



  回上頁 分享到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