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,但並不影響網頁的瀏覽

吃全穀 愛健康

依據本縣111年營養問卷調查中發現,長者的飲食習慣中每日「未精製全榖雜糧類」普遍攝取不足,本期電子報將帶大家用簡單的方式來分辨什麼是未精製全榖雜糧,又如何在生活中輕鬆達到每日建議量。現在讓我們一起先來了解全穀雜糧營養價值吧!

未精製全穀雜糧是指沒有經過加工之原型態食物,例如糙米、地瓜、南瓜等,精製指經過加工後,去除麩皮、胚芽之澱粉所製成的食品,例如白米、白麵條、白吐司等。

來認識稻米的一生,當稻穀脫後即為糙米,糙米再經碾磨去掉部份米糠層,即為胚芽米。若是將所有米糠層及胚芽一起碾掉,只剩下胚乳部份,即為精製白米。

  1. 糙米:糙米的營養成分大多存在於麩皮與胚芽中,因為精製程度最低,保存最完整的營養,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、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等營養素。許多上班族外食狀況頻繁,喜歡額外補充B群,但卻忽略了平時的飲食是不是有不均衡的地方,如果我們可以先改變飲食挑對食物,就能補足每日所需的活力元素。
  2. 胚芽米:糙米去除部分麩皮,保留胚芽,營養素雖少於糙米,但也是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不錯的來源,維生素E有助於增加抗氧化能力。
  3. 精製白米:去除全部麩皮和胚芽,僅剩胚乳,雖然口感吃起來較佳,但營養價值流失最多。

全穀雜糧類的食材包羅萬象,教大家幾個代換的小訣竅,讓我們可以在三餐輕鬆吃到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喔。

★早餐:全麥吐司、全穀饅頭、燕麥或地瓜取代白饅頭、麵包等精製澱粉。
★午餐:雜糧粥或是將白飯換成糙米、黑米、五穀米等未精製全穀食材。
★晚餐:可以將未精製根莖類食物入菜,如清蒸南瓜、馬鈴薯燉肉、蓮藕排骨湯、山藥雞湯等來取代部分米飯主食。

提醒根莖類的食物要注意保存,特別是馬鈴薯發芽後不能吃!只要馬鈴薯一發芽,會產生大量的「茄鹼」,食用過多可能導致急性中毒,出現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;而且就算挖除發芽部位煮熟仍無法破壞毒素。

我們可以多樣化選擇全榖雜糧類,並根據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建議,全穀雜糧類份量約與蔬菜相同,建議每天三餐所選擇的主食至少要1/3主食來自「未精製全穀雜糧」,以獲取足夠的膳食纖維、維生素及礦物質,讓大家一起建立吃全穀習慣,一起愛健康。

更多營養相關資訊可逕上本局網站http://www.ilshb.gov.tw主題專區-衛生保健-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專區查詢,歡迎大家多加利用!

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撰稿者:保健科/游雅筑

插圖



  回上頁 分享到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