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,但並不影響網頁的瀏覽

檢驗知多少-零檢出與未檢出

      「農藥殘留」、「瘦肉精」、「順丁烯二酸」等有害物質字樣常常牽動著民眾的敏感神經,而隨著檢測儀器及分析技術的快速進展,與傳統的分析儀器比較,先進的儀器感度可提升近千倍,而達到十億分之ㄧ(1 ppb)的層級,因此也就讓原本沒有問題的許多食品,陸續被檢驗出含有一些有害物質。

      十億分之ㄧ(1 ppb)其實是非常低的濃度,引用台灣大學化學系何國榮教授之說法:試想在一個長25公尺、寬17.5公尺、深1.3公尺的游泳池中,投入1顆止痛藥普拿疼,溶解後的濃度就大約是1 ppb,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濃度,但並不是零濃度。食品檢驗技術不斷提昇,未來的儀器檢測感度會越來越高,屆時將會有更多的食品,被檢驗出含有極微量的有害物質,但是不管多麼微量,終究是一個非常靠近零的值,而不是零。

      檢測食品中有害物質的殘留量,除了有害物本身的殘留量外,還需考量檢驗方法及儀器偵測極限,目前對於「零檢出」雖然尚未有明確的定義,但如果遭解讀為「含量為零」,在實際執行面恐出現諸多爭議,「零檢出」更適當的說明是待測物質低於儀器偵測極限,因此以「未檢出」來表示將會更為適合。

市售抽驗各項食品

 

資料來源:食品藥物管理署

撰稿者:檢驗稽查科 莊家如



  回上頁 分享到Facebook